2022年4月29日,在腾讯会议举办本学年第16期,总第222期学术论坛。本次学术论坛的汇报者为董晓雨、郝寅君、黄永棋,指导老师为李玉丽老师。
第一位汇报者是2020级硕士研究生董晓雨,本次汇报的是发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该杂志2020年影响因子是29.983,文章的题目是Pre-term delivery and long-term risk of heart failure in women: a national cohort and co-sibling study。该研究在一项大型的全国队列研究中,检查了早产儿的妇女未来发生心力衰竭(HF)的长期风险,在分析时控制了一些母体因素,同时采用同胞分析控制了家庭内部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足月分娩相比,早产和足月早期分娩的妇女未来发生HF的风险显著增高,在调整了其他母体和家庭因素后,这种危害持续存在,并在分娩40年后仍未消失。因此早产和足月早期分娩应被视为女性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发生HF的危险因素。这也就提示对于有早产或足月早期分娩史的妇女需要进行早期的预防性评估和长期的风险监测从而预防心衰的发展。
第二位汇报者是2020级硕士研究生郝寅君,本次汇报的是2019年5月份发表在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最新影响因子是7.029,文章的题目是Screens, Teen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Evidence From Three Time-Use-Diary Studies。该研究利用爱尔兰、美国、英国的三个全国代表性数据库,探讨在青少年群体中屏幕使用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青少年的屏幕使用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但目前的心理科学研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克服从而给出更稳健的证据。目前大多未进行提前的研究注册,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研究者自由度,统计方法不透明、不概括;其次是使用质量较低的回顾性自我报告的方式评估屏幕使用;最后,对结果提示的小效应过度分析。本文结合使用回顾性自我报告以及时间使用日记的方法综合评估屏幕使用,并利用三个数据库的数据分别进行探索性分析(提出假设)及验证性分析(验证假设)。使用目前最高标准的标准曲线分析法在三个数据库中分别探索44或66中不同统计决策的统计结果,关注结果的统计显著性以及效应量的大小。结果提示,屏幕使用时间与青少年心理幸福感存在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但是效应量小于注册中规定的最小感兴趣效应,提示屏幕使用时间与幸福感的关系可能过小,不需要进行科学的进一步探讨。结果也显示,几乎没有证据可以表明睡前30min/1h使用电子屏幕与儿童幸福之间存在负相关。
第三位汇报者是2020级硕士研究生黄永棋,本次汇报的文章发表在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上,文章的题目是Is Parental Burnout Distinct From Job Burnout and Depressive Symptoms?影响因子是8.09。该研究是两项研究的一个综合探讨:目前还不清楚养育倦怠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与工作倦怠(具有核心定义特征)或抑郁症状(通常与养育倦怠同时发生)区分开来。在这里,提出了两项研究(N=3,482),表明养育倦怠的独特性。首先,旨在测量养育倦怠、工作倦怠和抑郁症状的条目包含不同的因素。其次,尽管工作倦怠、养育倦怠和抑郁症状有一些共同的后果(例如,问题性饮酒、睡眠紊乱、身体不适),但是养育倦怠和工作职业倦怠有更独特的后果(例如,父母忽视和父母暴力对养育倦怠;打算离职对工作倦怠),这些不能用抑郁症状来解释。这些结果支持了养育倦怠的特殊性和该构念的附加价值。
三位汇报者对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精彩汇报,李玉丽老师根据汇报内容进行了精彩点评,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大家受益匪浅,这一期学术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