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0日,det365官网网站举行本学年第13期、总第239期学术论坛在学院105报告厅举行,本次学术论坛的汇报者分别为闫畅、杨梅、尤思梦、张心悦,指导老师是吴臣老师。
第一位汇报者是2021级硕士研究生闫畅,本次汇报文章发表在Frontiers in Medicine杂志上,该杂志五年影响因子为5.058,文章的题目是“Patterns of participation restriction among older adults at risk of falls and relationship with intrinsic capacity: A latent cluster analysis”。该文章为一项横断面研究,采用潜在聚类分析(LCA)来确定有跌倒风险的老年人的参与类别,及其与内在能力(IC)的关系,并建立IC风险预测模型。生命空间移动性(LSM)是参与限制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依赖于多个相互关联的因素。研究结果确定了三种参与类别,即高、中、低参与组。高参与组的个体明显更年轻,有更高的LSM分数和更低的跌倒恐惧,有更少的功能限制,更健壮。在以高参与组为参考类别的调整后模型中,低参与组与衰老厌食症、活动性差和听力损害显著相关,而中度参与组与活动性差和低认知能力显著相关。至少有三种IC域损伤的参与者属于中度或低参与组的可能性更高。本研究提示对有跌倒或有跌倒风险的老年人进行IC筛查将有助于识别参与限制。未来需要在人群水平上进行纵向研究,以评估IC与参与之间的关联,来确定对IC下降的干预措施是否会导致参与率提高和失能及衰弱减少。
第二位汇报者是2021级专业硕士研究生杨梅,本次汇报的文章发表于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杂志,该杂志五年的影响因子是12.879,JCR分区为Q1区。文章的题目是“Association of weight change and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repeated hospitalization for heart failure”。虽然心力衰竭(HF)中的体重减轻是一种被称为恶病质的有害疾病,但由液体潴留引起的体重增加也应该被认为是有害的。然而,迄今为止,尚未有足够数量的患者进行研究体重变化及其间隔时间对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影响,本研究试图阐明心衰患者体重变化与住院死亡率的关系。这项回顾性观察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日本的DPC数据库,在2010年至2018年期间,共纳入48234例因心衰反复住院的患者(中位82[74-87]年;46.4%为男性)。体重的变化来自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入院时的体重。两次住院之间的中位体重变化和间隔时间为3.1 [8.3-1.8] %和172[67-420]天,66.9%的心衰患者出现体重减轻。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减轻<-5.0%和体重增加>+5.0%与住院死亡率增加相关(OR:1.46 [1.31-1.62], P< 0.001和1.23 [1.08-1.40], P = 0.002),而轻度体重减轻和体重增加2.0-5.0%则无相关性。限制性三次样条模型显示,在基线体重指数(<18.5、18.5-24.9和≥25.0 kg/m2)的所有亚组中,体重减轻患者的死亡率均较高。在两次住院间隔时间短(<90天)和中间(<180天)的患者中,体重减轻和体重增加都与高死亡率相关,而在间隔时间较长的患者中,体重增加与高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减弱。因心衰反复住院的患者的体重减轻和体重增加都与高住院死亡率相关,特别是体重减轻和短期/中期体重增加。在因心衰反复住院的情况下,此类患者应谨慎治疗。
第三位汇报者是2021级硕士研究生尤思梦,本次汇报的是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五年影响因子为9.115,期刊分区为Q1区,题为“Dietary Patterns and Progression of Knee Osteoarthritis: Data from the Osteoarthritis Initiative”。之前关于膝骨关节炎(KOA)疾病进展的研究虽然证实与一些单独的食物和营养素有关,但饮食模式与KOA进展之间的联系却很少得到关注。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骨关节炎倡议(OAI)数据库的数据,对2757名符合要求的参与者进行≤72个月的随访,确定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得到的两种饮食模式(西方饮食模式和谨慎饮食模式)是否与KOA影像学和症状进展相关。其中影响学进展采用2个单独的方法评估:1个全凯尔格伦-劳伦斯(KL)分级增加或关节间隙宽度(JSW)的等级增加和损失情况;症状性进展被定义为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增加到更高的级别或2个最高分类类别中的增加或保留。人口学、社会经济因素以及临床参数,包括在年龄、性别、种族/民族、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和年收入、基线KL等级、抑郁评估、BMI、基线体重变化、身体活动、总能量摄入、创伤性膝关节损伤、膝关节手术、收入、教育、吸烟和饮酒、止痛药物的使用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等协变量被充分考虑。结果显示:在这项纵向队列数据中,坚持西方和谨慎的饮食模式与KOA的影像学和症状性进展显著相关。随着西方模式评分的增加,KL恶化风险增加,WOMAC评分更高的几率增加,但JSW损失没有显著变化。随着谨慎模式评分的增加,KL恶化风险降低,JSW损失降低,WOMAC进展的几率降低。因此,减少对薯条、红肉和加工肉类、家禽、精制谷物、含糖饮料以及披萨等不健康西方饮食的摄入,同时增加对水果、蔬菜、豆类、鱼类和全谷物等健康谨慎饮食的消费,可能会减缓KOA疾病进展。未来的纵向研究可以在其他人群中进行验证。
第四位汇报者是2021级专业硕士研究生张心悦,本次汇报的文章发表于THYROID杂志,该杂志五年的影响因子是8.467,JCR分为Q1区。文章的题目是“Body Mass Index and Thyroid Cancer Risk: A Pooled Analysis of Half a Million Men and Women in the Asia Cohort Consortium”。尽管先前的荟萃分析已表明,身体质量指数(BMI)和甲状腺癌风险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但关于亚洲人口的相关证据有限。为评估亚洲人群中是否存在此种关联,本研究进行了一项来自亚洲队列联盟的汇总分析。五个队列实际测量了身高和体重数据,八个队列中通过自我报告的形式提供身高体重数据,甲状腺癌发病率通过联系当地癌症登记处确定。在Cox比例风险模型中,对每个队列估计合并风险比(HR)和相应的可信区间(CI),且所有的分析均按性别分层。最终,来自中国大陆、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的13个队列的总共538,857名男性和女性被纳入本研究中,在平均15.1年的随访中,确定了1132个甲状腺癌病例。以18.5-22.9 kg/m2的BMI作为参考,观察到男性BMI在25-29.9 kg/m2之间(HR:1.31,[95%CI:0.95-1.80])和BMI在30 kg/m2以上(HR:1.84,[95%CI:0.89-3.81])的群体患甲状腺癌的风险升高。BMI为23-24.9 kg/m2的女性患甲状腺癌的风险升高(HR:1.26,[95%CI:1.07-1.48])。在男性中,BMI增加5-U的HR显示出线性关系(HR:1.25,[95%CI:1.10-1.55]),但在女性中则没有(HR:1.07,[95%CI:0.97-1.18])。尽管体重不足的男性和女性的整体甲状腺癌风险较低,但体重不足的男性的乳头状癌风险可能会升高(HR:2.24,[95%CI:0.75-6.66])。虽然较高的BMI与男性和女性的甲状腺癌风险升高有关,但体重不足的BMI的关联可能因性别和组织学亚型而不同。
四位汇报者对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精彩汇报,吴臣老师根据汇报内容进行了精彩点评,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大家受益匪浅,这一期学术论坛圆满结束。